进步文学在50年代的台湾体现为与体制抗争的自由主义文学传统。历来有关一九五○年代自由主义的评价,都是以男性知识分子的思考为主轴,其中尤以胡适、雷震、殷海光为著。但是,《自由中国》文艺栏主编聂华苓接掌之后,也丰富了自由主义传统的内涵,这个史实,一直受到史家的忽视。(45)50年代台湾自由主义作家都是透过聂华苓的邀请才与台湾文坛有了接触,身为编辑的聂华苓,终于与台湾自由主义传统结盟,也许是出于偶然。不过,由于她的加入,使得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显得更为丰硕。自由主义自始至终都停留在争取发言权的政治层面,而聂华苓则把这种争取发言权的努力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从而在人文方面拓展了辽阔的版图(46)。聂华苓自由主义的文学观与编辑理念使得台湾50年代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反共文学的局促格局。这种自由主义的理想终身影响着聂华苓的人生及事业。1964年聂华苓应美国诗人安格尔邀请担任作家爱荷华创作工作坊顾问,1967年与安格尔创办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40年间,两岸三地逾百名作家受惠于国际写作计划。国际写作计划成为华人作家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平台,这是聂华苓一贯的自由主义文学理念在海外的接续。1979年中美建交,国际写作计划举办中国周末,20多位台港大陆和美国作家应邀参加,开设了两岸三地作家在海外交流的先河。超越政治党派成见,中国文学在分流40年后首次汇流。聂华苓也因这一系列的亲共活动被列入台湾的黑名单(47)。
http://www.wxseu.cn/m/100178.html